内娱又一个顶流翻车了。
去年,王鹤棣因为《苍兰诀》大火,成为新一代国民男友。

但,火了之后的第一部新剧却命运多舛。
还未开播时,就被曝出制片人贪污上千万,还拖欠工作人员工资。
好不容易开播,却被网友吐槽是另一个版本的《我的人间烟火》。
「似曾相识焰归来。」
「有种秀才和一笑倾城的感觉。」


豆瓣短评区,更是恶评如潮。
剧情老套、演技尴尬。
总而言之一个字,土。

刚好,香玉很久没吐槽烂剧了。
好奇地点开这部剧一探究竟,才发现,问题远不止「土」这么简单。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
《以爱为营》


这剧被骂土,的确不冤。
拍摄手法、转场效果,够土。
开场就是各种角度清奇的镜头。
从下到上,极致仰角,女主角的脸都看不清楚。

独创鞋底子视角。
让观众体验被男主踩在脚下的感觉。

打光无节制。
男女主出场时自带十倍圣光,戴上墨镜才敢追剧。

还乱用希区柯克变焦,希区柯克本人来了都看不明白。

PPT式转场,在这部剧甚至作了技术创新。
运用抠图技术,从男主的头转到女主领奖画面。
这样的炫技,大可不必。

人设和剧情,更土。
十几年前,台偶就流行霸总配小白花的灰姑娘叙事。
现在,台偶已经进化到《想见你》的水平了。
内娱却还在拍霸道总裁爱上我。
《以爱为营》中,女主角郑书意是财经记者。
为了写出一篇重磅报道,她需要采访到金融界炙手可热的人物,男主角时宴。

两人的关系,本来就是纯纯的工作交集。
那么,是怎么发展到谈恋爱的呢?
因为女主撞破男友出轨,而小三似乎是时宴的外甥女。
女主气不过,决心报复。
报复方式就是撩到时宴,当小三的小舅妈。

看到这,香玉已经满脸问号。
正常人都理解不了女主的脑回路。
没想到接下来还有更离谱的——
工作完全变成了男女主角爱情play的一环。
郑书意嘴上说着要搞事业,带动杂志社的转型。

实际上,搞事业只是跟搞男人划上了等号。
工作中,郑书意一见到时宴,就职业素养下线。
常常前一秒还在说采访问题,下一秒就开始犯花痴。

就连职场霸凌,也披上了工业糖精的外衣。
一次,郑书意被时宴故意卡稿。
不仅重写了三次都没过,而且还不知道该怎么修改。
因为,时宴根本没写修改意见。

正常打工人碰到这事不得血压升高?
但郑书意却将此误解成暧昧,还说起了土味情话。
「说不出哪里不满意,那就是想见我了。
你故意用这种方式引起我的注意,让我主动来找你。」
最后干脆深夜去时宴家里改稿。
这操作,简直闻所未闻。

大家是不是也纳闷,俩人这么对待工作,同事、上司没有怨言?
你猜怎么着。
整个杂志社,都忙着谈恋爱。
开创了找工作包分配对象制。
剧中每个女记者,都有属于她的霸道总裁。
郑书意的三个女同事,都跟金融大佬打得火热。
还都是简单粗暴的一见钟情。
又刷新了内娱性缘脑的新高。

前段时间,央视网发文批评偶像剧「性缘脑」现象。
即剧中是个人就得谈恋爱。
就连职场上的工作关系,也得搅和成恋爱。

而《以爱为营》,堪称今年内娱「性缘脑」之最。
本质问题,是性化职场女性。
按照剧中设定,郑书意是非常优秀的财经记者。
不仅获得过大奖,还有机会晋升成副主编。
专业能力也获得许多金融大佬的认可。

但却被同为记者的闺蜜怂恿勾引时宴,获得采访机会。
「如果你坐在他面前,你不好看,他看都不想看到你,不接受你的采访了,怎么办?」
「时宴再优秀也是男人,男人就没有不吃这一套的。」
「工作和漂亮是孪生的姐妹花。」

而郑书意虽然不断强调自己不靠美色,但却同意闺蜜的想法,并付诸实践。
在第一次采访时宴时。
就借整理头发的机会,试图色诱。

虽然时宴没有上钩,但她没有放弃。
之后,在一起去马场,换骑马服的时候。
还假装不会系腰带,向时宴求助,创造暧昧氛围。

勾引采访对象,是一个专业的记者能干出来的事?
完全歪曲了职业女性的形象。
而郑书意还酷爱搞雌竞。
在时宴提出找报社实习生的时候,她误以为时宴对实习生一见钟情。
于是,开始耍心眼,跟实习生争宠。
谎称实习生有「总裁恐惧症」,阻止两人见面。

还会打小三。
一次,郑书意偶遇前男友跟小三逛街。
将矛头对准的是不如自己漂亮的小三,一起换装比美。

所谓的打脸,只是在跟小三穿同件衣服的时候,凹造型出场,让渣男惊艳。
这种艳压让人一脸问号。
归根结底,只是在媚男。
女性自我矮化,与此同时,剧中的男性还爹味十足。
时宴因为郑书意跟秘书建了一个工作群,就想歪吃醋。
对秘书大吼大叫。

看到郑书意跟同行加微信的时候。
立马把郑书意叫到自己身边。

就连郑书意采访其他金融大佬的时候。
时宴也要在旁指手画脚,还让一脸崇拜的郑书意收敛一点。

不难发现,对时宴来说,异性之间的关系全都和暧昧有关。
只要女性跟男性交流沟通,那就是在释放爱情信号,哪怕是在工作场合。
这只是将女性魅力全被窄化为性魅力,而不是立体的人。
而时宴还会因此「惩罚」郑书意。
在发现郑书意一边说喜欢他,一边找其他人解答问题的时候。
他又又又吃醋了。
于是,虽然口头上通过了郑书意的稿件,但迟迟不给编辑部发过稿通知。
在郑书意催促的时候,明明已经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