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了,判决终于下来。
4月7日,上周五,去年震惊全国的“丰县八孩案”一审宣判。
董志民虐待、非法拘禁获刑九年;时立忠、桑合妞等五人因拐卖妇女分别获刑。

尘埃落定了。
但却没有让人长舒一口气。
从去年二月事件在网上曝光、发酵,引发铺天盖地的讨论,我们看到的其实两个世界偶然的破壁。
在“丰县八孩案”之后。
两个世界之间的缺口,是会被更彻底地暴露出来。
还是尘埃落定了,两个世界继续隔离开来,并行不悖?
在一声惊雷后。
留下的不要只是沉默。
01
谁的“底线”?
回过头看丰县事件的发酵、引发全民关注的过程,微博起到了关键作用。
小花梅被铁链拴住,穿着破单衣,无法说出一句完整语言的样子,第一时间震撼了微博网友。
显然,这是突破了很多人认知的悲惨画面。
2022年了,怎么还有人这样活着?
紧接着再次冲击人们的,是她还“生了八个孩子”。
跌破人性底线。
但,跌破的是谁的底线?
不要忽略了,在微博网友大量的质疑声之前。
丰县这个家庭,看起来是洋溢着“幸福的氛围”的。
最初的视频其实是网友和大V从短视频平台搬运到微博的,在短视频平台上,小花梅的故事俨然是另外一个版本。
董志民光明正大在抖音晒娃,ID直接叫“八个孩子的爸爸”。

镜头前,董某笑口常开,八个孩子活泼好动。
镜头后,董某口中的“孩子妈”“最大的功臣”却关在小破屋,被拴着铁链。

事发前,有关董某采访的视频清一色赞扬,每个视频的点赞量都是几千几万。
标题,“徐州丰县八个孩子的妈妈丈夫董志民接受采访畅谈豁达人生观”。
关心的问题不是妈妈在哪,生活状况怎么样,而是询问“成功经验”:“怎么生的儿子?有什么窍门?”

实际上,董某早在“妻子”视频被曝出之前,就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网红。
家里时常有网红来“探望打卡”,柜架上、地上都是好心人送的衣服和食物。
每次开直播都有三四千人观看,多的上万人。
生八个孩子,一人赚四千,八个就是好几万。
这时。
从未有人感觉被踩到了底线。
那个拍小花梅的视频,也是博主想用她引发大家同情,既赚流量也能给董志民家吸引更多捐助。
嗯我们的爱心到哪里去了

恐怖的地方正在于。
拍视频的人,看视频的人,探望捐助的人,乡里乡亲,村干部,乃至董志民自己,都丝毫不觉得这其中有什么问题。
也就是说,现在被宣判了的刑事案件。
如果不是因为偶然的曝光,竟然是被普遍默许,甚至宣扬的?
那个如同“田园暗网”一般的世界。
因为一次搬运,和我们熟知的这个世界打通了。
02
另一个世界
丰县事件为什么可以引发如此之高的关注度,一方面,是我们本能对于这种极端苦难的恻隐之心,以及女性对女性的本能共情。
另一方面,在于精准踩中了微博舆论场上的所有情绪痛点。
在女权意识抬头,城市女性普遍对婚育感到焦虑和恐慌的氛围下,还有一个女人,被拴着铁链,无法左右自己命运地生下八个孩子。
而被拐卖到农村、深山,又激发了城市女性巨大的潜在恐惧——
即,哪怕自己已经处在现代文明社会中,也随时可能一步跌落进奴隶社会。
在舆论发酵的过程中,有一个很关键的点。
小花梅一度被传是曾经失踪的四川女孩李莹。
那是一个在城市长大的女孩,拥有一个令很多人羡慕的殷实家庭,却在上下学途中突然失踪了。
实际上,丰县事件发酵后,也有一些其他疑似被拐女性的视频爆出。
有的甚至比小花梅看上去更加凄惨,但没有足够的热度,也没有被继续追问下去。
你不得不承认的是。
“城市女学生被拐”往往更加能够在互联网上激发起情绪价值。
所以,很多媒体和营销号,往往最爱渲染式报道此类文章。


也就是说。
当这个主流、光鲜的世界,遭遇到另一个世界侵犯的时候,才会产生轰动的舆论效果。
而本身就处在另一个世界的妇女,她们更普遍的苦难,已经被太多次当作“井水不犯河水”了。
在平日里,那一个世界默默地,按照自己的规则正常运转。
去年的《隐入尘烟》。
这样的题材,为什么会突然引发城市网友的关注?
哪怕它是今天银幕上难得一见的现实题材,它依旧带着浪漫化、诗意化滤镜,去窥探另一个世界的苦难日常。
就像这个著名的纸盒漏光画面,这样的浪漫方式,显然来自于一种城市人的想象和理解。
导演的妥协,其实也昭示着无奈。
两个世界之间本质上有无法逾越的鸿沟。
当另一个世界不加滤镜,足够赤裸地展示在我们面前,我们真的能够接受,以及被允许接受那种颠覆和震撼吗?
那么现实更残酷,但也更无声。
比起城市女性、高知女性被拐到农村这样更高成本犯罪,拐卖之伤其实更多落在家境贫穷、没有多少知识的农村女性头上。
根据《古老的罪恶》一书统计,1986年以来,从从全国各地被人贩子拐卖到江苏省徐州市所属6个县的妇女共有48100名,铜山县牛楼村的被拐妇女基本全部是从云贵川等欠发达地区来的。

2020年,腾讯谷雨实验室曾经报道过一篇《一个名字叫“喂”的女人》。
被拐到河南的德良是来自贵州的布依族农村妇女,她沉默地在河南生活了35年,没有人知道她的名字。
图源:谷雨实验室
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妇女,经常是人贩子的优选拐卖对象。
因为语言不通,一但被拐,就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贫穷、信息闭塞,让很多农村家庭的女孩就算是被拐,家人也无力找寻。
而且,现实的拐卖事件中,更多是一种浸润的、胶着的绝望。
当我们为妇女拐卖义愤填膺。
可在很多农村地区这就是“过日子”的方式,一种生存的必要。
34岁没结婚
别人都看不起咱

买一个女人最多判三年甚至多数情况根本没事,比不上打光棍让人戳脊梁骨。
《北青报》2018年专访贾平凹谈农村贩卖人口的对话被挖出。
瞬间网上抨击声无数。
这是最受争议的一段:
这个人贩子,从法律角度是不对的,但是如果他不买媳妇,就永远没有媳妇,如果这个村子永远不买媳妇,这个村子就消亡了。
错了吗?
错了。
但某种程度上,他用另一个世界的视角,回答了女性贩卖链背后的农村现状。
在这样的情况下,被拐妇女就算想要起诉离婚也困难重重。
还有很多女性放弃了逃走,痛苦地接受了自己的命运。
前段时间一位女孩在B站发帖,《我妈,一个被拐卖的农村妇女,治好了我的焦虑》。
她说自己的母亲是被从云南山里拐来的,遭受家暴,后来逃跑,又舍不得孩子自己回到了家,并辛苦支撑起这个家。
在这位女儿口中,母亲的悲惨经历,反而变成了坚强、勤劳、乐观。
被骂后她出来解释的话里,有一点其实值得去思考。
那就是为什么母亲逃跑了又回来,因为母亲的娘家比被拐到家庭更穷上十倍不止。

这位女生面对网友质疑后的解释
《三峡好人》里,贾樟柯以一种麻木的状态来呈现一个拐卖的故事。
韩三明从山西来到重庆寻找逃跑十几年的妻子,当初,妻子是他花三千块买的。
但二人再度相见时,两个人已经被生活的苦难蹉跎耗尽了所有情绪。
如今过得不好的妻子反而问韩三明:早不来晚不来,为什么过了十几年,你才来找我?

在她看来,当初自己逃跑是“年轻不懂事”。
逃跑后遇到了现在的丈夫,居然还没有韩三明对她好。
韩三明想要带走妻子,她现在的丈夫转手再把她卖三万。
现实的状况,永远比我们想象中更加复杂无解。
这种无解,也让我们从所谓的“底线”上退回来,退回到自己的岁月静好中——
只要不危及到我,这个浑浊的现实就放任自流吧。
直到。
“丰县八孩母”出现。
许多人想象中两个世界的安全缓冲地带,也被冲破。
那么现在尘埃落定后。
我们究竟是更彻底地走进另一个蛮荒的世界,探照出不为人知的黑暗。
还是觉得,这个事件结束了,我们就能与另一个世界退避三舍,各自安好?
03
两个世界的短暂相连?
丰县案做出判决,让这个一年前就引发了巨大关注的事件再一次回归大众视野,造成“小花梅”曲折的受害经历的罪犯们也成为了典型。
很多人从这个事件中窥见了拐卖妇女犯罪事件的冰山一角。
然而一纸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