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这部不认命的“破圈”之作,不火
曾经有人说,高峰只对攀登它而不是仰望它的人才有真正意义。但无论是实践者还是仰望者,一定都会对山顶的风光满怀着憧憬。昂首向上、挑战极限,似乎是人类历史上永远在被书写的主题。(文末福利)

纵观世界影史,已然有太多与登山有关的经典影像;而关于珠峰的冒险类电影也同样不在少数,比如《绝命海拔》《高高在上》《进入空气稀薄地带》《最狂野的梦想》等等,讲述了不同国家的登山队在挑战珠峰过程中所遇到的生死故事。

《绝命海拔》

《进入空气稀薄地带》
试问,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前赴后继地攀登珠峰?或许,英国探险家乔治·马洛里的那句“因为山就在那里”便足以让人心生敬畏。这位近百年前丧生于珠峰的杰出的登山者,早已被后辈写入珠峰大事记中。

左为乔治·马洛里,右为安德鲁·欧文
而尽管世人都知道珠峰是难以逾越的绝命之地,但每年依然有无数探险家愿意冒着生命危险,络绎不绝地来挑战珠穆朗玛之巅。这其中,注定绕不开的便是中国登山队。

1955年,中国登山队正式成立,由此便毅然开启了漫长的珠峰攀登之旅。
1960年,中国登山队的贡布、王富洲、屈银华三人,在队友刘连满“搭人梯”的帮助下,成功越过“第二台阶”,首次实现人类从北坡登顶珠峰。

王富洲、屈银华、刘连满、贡布
1975年,中国登山队九名队员再次从北坡成功登顶,并精确地测出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程为8848.13米。

影片《攀登者》的故事便始于那个迎难而上的1960年。当国际上开始以“中国人没有登顶过珠峰”为由,恶意否认珠峰为中国领土时,我国登山队历经数年苦修,终于从零起点悄然发展壮大,最终成功完成了这项艰难的登顶任务。

吴京饰演的方五洲、张译饰演的曲松林,以及拉旺罗布饰演的杰布,这三人就是崛起于1960年的初代珠峰攀登者代表。影片伊始,便开门见山呈现了当年这场惊心动魄的登峰过程,将我们瞬间拉入到高海拔的极寒之中。

这不仅是人类首次从北坡成功登顶,还是史上第一次夜间无氧登顶珠峰。当他们把五星红旗插上峰顶的那一刻,仿佛所有的艰苦付出都有了庄严的意义。

正如本片的监制徐克所言:“既然是我们的土地,我们的脚就要亲自踏上去。亲眼看到站在山顶,眼前是多么辽阔、多么壮观的远景。”“如何突破每个人生命中的局限,便是《攀登者》的重要灵魂和精神。”

然而,当年最大的遗憾在于,因为没能在珠峰上留下相关影像资料,这次登顶竟然无法被国际上承认。于是,时隔十五年后,方五洲、曲松林、杰布三人重新组队上路,带领着井柏然饰演的李国梁、胡歌饰演的杨光等二代攀登者们,再次踏上珠峰大本营,进而挑战世界之巅。

对他们来说,这场疯狂的冒险,既是为国争光,更是为了证明他们自己。而章子怡饰演的气象学家徐缨的鼎力相助,同样在这场生死挑战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

许久之后,我依然难以忘记影片中那句震聋发聩的热血台词:“若干年以后我们的后人会怎么看我们?也许说这是一群不要命的‘疯子’。也许说,这是一群付出了巨大代价,无怨无悔的‘傻子’。但是,我们可以很从容地告诉他们,我们就是共和国的一代人。”

当年那一代人所构成的时代群像,终于在《攀登者》中以薪火相传的方式得以还原。就像电影看到最后,或许每个人都会恍悟过来,其实那座全世界最高的高峰,无论对于攀登它的人还是仰望他的人,都有着真正的意义。“每个人都应该有攀登者精神”,这才是一个国家向上的力量。而他们所攀登的已然不仅仅只是珠峰本身,更是时代巨浪中的另一座珠峰。

如此光芒闪耀的时代群像背后,则是这样一群无畏无惧的中国电影人。李仁港执导,徐克参与监制,阿来编剧,吴京、章子怡、张译、井柏然、胡歌、王景春等联袂主演。而整部电影的拍摄过程,也正如攀登珠峰一般,每位电影人都是《攀登者》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

吴京在影片中饰演方五洲;难得的是,吴京这一次的表演显然有了更深层的挖掘,而不再只是一味的“燃”。珠峰上的他,依然还是那个甘愿做人“梯”的暖心英雄;珠峰下的他,却也难掩命运不顺遂时的孤独与落寞。

正如李仁港导演所说,吴京在剧本上花费的时间让他感到惊讶,这是一个好演员的诚意;而且他还选择了最难的表演方式,用真感情去表演。

而吴京和章子怡的组合也给了人更多惊喜。这一次,吴京在处理感情戏上比以往有了更为细腻深情的一面。比如,当吴京将珠峰上的化石递给章子怡的那一刻,我们的确能感受到那种荒乱时代下的爱情火花。比如,当章子怡为实时探测珠峰气象变化而生命垂危之际,吴京也着实演出了那种内心怅然若失的悲怆。所谓铁汉柔情,大抵便是如此。

章子怡饰演的徐缨,是临时加入登山队的气象专家,也是方五洲的红颜知己。不得不说,在既定的人物架构下,章子怡的表演真的非常触动人心。

无论是方五洲载誉归来之际,她那种情不自禁的赧然微笑;还是徐缨出国深造之际,那场看似毅然决然、却又惴惴不安的告别;以及空降珠峰大本营那一刻的深情回眸,都被她呈现得细腻而真实。

直到成功登顶珠峰那天,徐缨为了能更准确及时地探测气候骤变,冒险深入冰天雪地的那一刻,我们仿佛再次看到了那个眼神坚定、面无畏色的章子怡。而在此背后,则是她这些年来靠着玉娇龙、宫二等好角色打磨而成的影后级演技。

不得不说的还有“瘸神”张译,他在影片中饰演的曲松林,是个非常复杂而立体的角色,他的身上确实有当年登山英雄屈银华的影子。在1960年那次登顶中,曾为减轻重量而主动脱下御寒的长靴,导致双脚严重冻伤,被截掉半个脚掌。

由此,影片中瘸腿的曲松林,便注定是无法亲自参与第二次登峰行动的成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更像一个“局外人”。担任登山队教练的他,从最开始便展现了无比严厉的一面,这也导致了他跟方五洲之间的策略矛盾,并间接造成了部分队员的牺牲。向来精于揣摩角色的张译,真正演活了这个人物。

此外,井柏然饰演的摄影师李国梁、胡歌饰演的杨光,以及柏林影帝王景春的角色,等等,每位演员也都各自贡献了他们最好的演技。

在井柏然自己眼中,李国梁这个角色特别能够代表那个年代的年轻人,是非常有血有肉有情感,但又不善言辞的一位登山英雄。他的理想、他的爱情、他的命运,都在影片中起着必不可少的转折作用。

而胡歌饰演的杨光这个角色,同样有着登山英雄夏伯渝先生的影子。尽管在第二次登顶行动中因伤被迫下撤,但他的攀登者精神无疑影响了很多后来的登山者。犹记得去年,七十多岁高龄的夏伯渝还曾仅凭两条义肢登上了珠峰。正是原型人物的这些传奇经历,使胡歌从这个角色中汲取了更多的精神力量。

无论多么险峻的高山,总会有不畏艰险的人留下一条攀登的路。如今看来,那架当年被中国登山队安放在珠峰“第二台阶”下的“中国梯”,似乎有了某种宿命的象征意味。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又何尝不是循着前辈们的足迹在努力向前攀登呢?总有人愿意为了更高处的风景而赴汤蹈火。

有人说,他相信《攀登者》会成为又一部“破圈”之作。冲着影片自身的品质与口碑,以及观众对演员们的认可,或许会有更多人愿意走进电影院去观看这部年度诚意之作。它绝不仅仅只是献礼片,更是献给每个依然心怀憧憬的人。

章子怡有句话说得好,“我觉得人终归还是要有梦想的,无论这个梦想是战胜珠峰,还是战胜自己,无论它是何种形式,它都是一种无形的推动力,让你不断前行。”

作者| 匣中剑;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
编辑| 骑屋顶少年;转载请注明出处
请大家转发本文到朋友圈,并在文末留言,我们将根据留言和点赞,送出10张《攀登者》的电影票!
Watch Movies Till The Last Breath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