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宝强曾对郭德纲讲过一段往事。
第一次主演电影,片酬两千。
戏杀青后,王宝强离开之前打工的工地,拿钱回老家帮家里人还完债,又出发北京闯荡。
回京第一件事,为方便接戏,买了部二手手机。
然而没几天,街上遇见仨混混,掏出水果刀,拳打脚踢要抢手机。王宝强想都没想,随手抄起一根棍,硬是打跑三人。
用王宝强的话来说:
手机,是我的命。

我提起这件事,并不是要歌颂什么。
相比起名利圈内农民工逆袭影帝的神话,现实中那个折叠的世界,更沉默,也更触目惊心。
短视频里。
《如何坐公交》《如何去医院》这样常识科普类的作品爆火,动辄几十万赞。
“中国还有穷人吗?”有人在评论这么问。

△ 这个系列的视频点赞量巨大
新闻中。
天门山事件四个农村青年与这个世界告别前,留给我们的最后一句话是,“你好世界,再见”。
“为什么不努力?”许多人隔着屏幕疑惑。
还有电影。
仍在热映的《不止不休》,将镜头轻轻掠过山西矿难,拍得很短,删得很多,却依然引起那一代新闻人的长久震颤。
“比惨有什么意义?”部分观众不解。

二十年前。
一部国产“禁片”曾对这些问题给出过答案。
二十年后,我仍不敢忘——
盲井

王宝强的两千块片酬,就是从《盲井》挣的,而他也因为元凤鸣这一角色,从工地农民工一夜飞升成国际影帝。
电影本身却没那么好运。
不但从未公映。
甚至豆瓣上,即便有着8.9高分,但如果你没有登录,根本找不到它。

电影过去20年,越来越少人提起。
而我们的视野中,那个看不见的角落,也已逐渐模糊。
我从前觉得电影之所以被“消失”,是它拍出了人性的恶:
一个人到底多冷血,才可以如此轻易地杀人。
后来才慢慢懂了。
《盲井》真正的伟大,并不在于呈现单纯的恶意。
而是它向人性深处发起的拷问——
一个恶人,为什么选择拯救。
不锋利的刀
《盲井》的故事充满烈度。
用当时的话来说,就是“杀猪仔”,某偏远地区矿场,三个矿工下到井中作业,中场休息聊天唠家常。
一人“关切”地问另一个:想不想回家?
废话谁不想啊。
于是第三个号称是他哥的人立马接着问:今天就送你回家,你看咋样?
废话,咋回啊,工资都没发呢。
话音未落,一榔头砸了下来——
一锤。
两锤。
三锤……画面全黑。

15分钟,三言两语,几下挥动。
一命呜呼。
这就是《盲井》要讲的故事。
矿工唐朝阳(王双宝 饰)和宋金明(李易祥 饰)是一对搭档,他们的赚钱方法是,骗外地农民工认他们当亲戚,带到井下将其杀死,伪造成矿难,拿走抚恤金。
手法取材于真实故事。
电影改编自刘庆邦的小说《神木》,而刘庆邦本人就在河南一个煤矿工作、生活过九年。后来,他调到《中国煤炭报》从事编辑和新闻工作时,煤矿上发生了残忍的“杀猪仔”大案,刘庆邦大受震撼,便以此为素材,创作了《神木》。

唐朝阳、宋金明们,便是“杀猪匠”。
有没发现导演呈现杀人的方式——
零渲染,零背景音,也完全不干脆利落。
凶器的钝感,亦代表着这个世界对死亡的麻木。
衡量一条命的价钱像在菜市场讨价还价。
矿长先给下马威:就出两万,不要拉倒。
那可不行。
于是,一人表演痛哭:一百万也买不回我弟的命!
一人从中周旋:他也不容易,起码四万吧?
一来一回,价格终于“友好商定”——三万,最多三万。

两人拿到钱后,在旅馆分好赃,将“弟弟”的骨灰随意丢弃在路边,便开始物色下一个待宰的猪仔。
宛如一条流水线。

这也并非导演自己发挥。
现实里的“杀猪仔”案,猖獗到几乎成为一个“产业”。
他们分工明确:有的寻找受害人,有的联系作案矿井,有的井口望风,有的动手杀人,有的则冒充被害人家属谈判索赔。——《南方周末》
而《盲井》的故事原型,潘申宝犯罪团伙,在1996年到1998年,光是交代的,一共作案就有27起,杀害了28名矿工,骗取钱财50多万元。
平均一条人命,不足两万。
农民工的警惕性太低?
不如说,走投无路的人太多。
唐朝阳和宋金明只需简单蹲守,下一个猪仔,便很快送上门来。
16岁的懵懂少年元凤鸣(王宝强 饰)。
他在车站门口晃悠等活儿,唐朝阳率先过去向他抛出橄榄枝:我有个煤矿的工作,一个月能挣一千多块,前提是你得假扮成我朋友的侄子。
你看王宝强的反应:
没问具体要做什么,危不危险,为什么要装亲戚。
嘴角一笑,眼睛放光——
真能挣那么多?

屠夫从不感到愧疚。
因为“猪仔”永远在路上,源源不绝。
不穷的穷人
《盲井》通过展示唐朝阳和宋金明谋划杀害元凤鸣的整个过程,一点一点揭示了人性之恶。
并且追问——
到底是什么导致了这一切?
表面上来看,是贫穷。
电影里有一个情节,俩人杀害一条人命骗到了四万块钱,路过一家录像厅,唐朝阳饶有兴趣地走上前问:“多少钱?”
“五块。”
宋金明立刻捅了捅唐朝阳的胳膊,“走走走,五块钱呢。”

得到了四万块的不义之财,连五块都舍不得花?
原来,他们把钱几乎都寄回了老家。
现实的生存困难,和贫富差距带来的刺激,于是激起了一部分心里的人性之恶。
但贫穷一定会引发人性的恶吗?
也不是。
伴随着贫穷,或多或少地,会有一定程度的社会失序。
比如为什么不找警察调查呢?
电影给了一个答案。唐宋二人在骗钱时,一直声称要“找公家处理”,但矿长却担心这么做会导致矿场被整顿,那样每天的损失额会更大。
“上面一查,我们都完蛋。”
“拉倒吧,这些货一来,要吃要喝,没十几二十万根本打发不了他们。”


第一句,所隐含的意思是,这个矿本身就是有问题的;而第二句,表面上说的是矿长的“人脉”,但也解释了为什么这么一个有问题的矿依然大摇大摆地存在的原因。
唐宋二人,正是利用上层的失序为自己牟利。
仅是如此吗?
不,环境的糟糕,也使得他们自己丧失了一切“规矩”。
发现元凤鸣后,唐朝阳毫不犹豫就把他作为下一个待宰的猪仔,宋金明用“规矩”反驳他,他便彻底暴露出自己的真面目——
-老唐,你别跟我急
咱们是大老爷们
做事得讲规矩呀
-啥规矩
-耶,你弄个小孩儿
你在道上还混不混啦
-我管他大人小孩儿呢
能挣钱就中

对唐朝阳来说,只要能搞到钱,管他大人小孩,绝不绝后,吃没吃送行饭,这些所谓的规矩、人性、道义全都不重要。
-你说,要是把他弄死了
他家就绝后了
-你操那球心干啥
他家绝不绝后,跟咱俩有啥关系
当法律成为摆设,当不公成为寻常,当这个社会陷入失序的状态,人的良心,也就慢慢被遮蔽了。
这一切产生的根源是什么?
社会发展?
人性本恶?
似乎都没说到点子上。
再看《盲井》,我注意到了一句振聋发聩的话。
那是三人去见工时,矿主所说的:
中国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