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词搜索电影排行榜2021前十名电影排行榜实时票房电影排行榜总排行2021电影排行榜豆瓣2019电影排行榜实时电影排行榜豆瓣电影排行榜2021最新电影黑科技小说电影票房实时糯米电影票房实时累计电影票房实时排行榜2021电影票房实时数据更新电影票房实时榜猫眼电影排行榜票房电影排行榜前十名电影排行榜总排行电影黑科技第十个小号角小说电影世界穿梭门龙升云霄电影世界穿梭门txt下载电影世界穿梭门txt下载棉花糖

香江忆旧录||亦舒为何会与西西疏远?

岁末年关,又失去一位大师,这一位是香港著名作家西西。

▲西西生前作为创办者之一的素叶工作坊发表声明。

▲西西是继金庸、刘以鬯之后最具代表性的香港作家,她的作品质朴天然,充满童心,包括《我城》《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候鸟》《飞毡》《哀悼乳房》《缝熊记》等,继王安忆、陈映真之后的“世界华文文学奖”得主,同时斩获了美国“纽曼文学奖”、瑞典“蝉文学奖”、红楼梦文学奖等多项文学大奖。2011香港书展年度作家,2022年5月23日,西西获第十六届香港艺术发展奖之“终身成就奖”。

据香港媒体报道,香港文学的奠基者之一的西西因心脏衰竭于2022年12月18日8时15分逝世,享年85岁。西西原名张彦,1950年随父母移居来港,从五十年代起就开始创作,诗、散文、长短篇小说、书评、影评都有涉及。

▲1963年,热爱电影的西西就在报纸上开设影评专栏,她甚至还写过足球评论。

六七十年代活跃在香港文坛,写小说,写诗,甚至还是知名的编辑,曾将八十年代内地最著名的作家介绍给港台的读者,所以莫言、余华、王安忆都是她的好友。

▲西西、莫言,1987年于北京饭店。

▲西西编辑的《八十年代中国大陆小说选》,在台湾文坛引发风暴。

她终生过着极度文艺化的生活,读书,写作,一直未婚,长期与母亲和妹妹一起生活,母亲妹妹离开后,独居在香港土瓜湾美利大厦一间三十多平米的公寓里。

▲西西的房间虽小,但是布置得温馨小布尔乔亚。

1989年她罹患乳癌,后来右手失能,但她仍然坚持创作。

▲西西罹患乳癌之后,治疗过程中伤及手部神经,导致右手没有行为能力,纪录片《他们在岛屿写作》记录了西西的日常生活,简单的洗涮、做饭,全部用左手完成,虽然缓慢,但也井井有条。此外,花大量时间读书,制作玩偶,以及在房间内蹬车锻炼。

作为一个女性,西西此生挣脱了家务对于女子的束缚,她未婚,没有孩子,将三餐也尽量简化。

她早年写过一首诗调侃自己的家务能力:“我不会劏鱼,见到毛虫就把整颗菜扔出窗外,炒的牛肉像柴皮,饭焦,总是容易烫伤手指,负担不起煤气和电费……”

最重要的是,她认为一天起码花三小时烹饪是一种浪费:“既然我认为可以简单解决的事情实在没有加以复杂的必要。”

在纪录片里,她也是这样做的,晚饭时,自己煮了米饭,叫了两份小菜外卖,豆豉排骨、凉瓜炒牛肉,60元,一人食,非常简单。

▲西西铺上报纸,有荤有素地解决一餐,剩下的时间,她用来读书,写作,和友人聚会,手工还有就是到土瓜湾闲逛。

我认识西西,还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那时内地刚刚开放,台港文学曾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文学乳汁,西西和黄碧云、李碧华是一起介绍进内地的,我至今还能记得刚刚看到他们作品时的震撼,《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深深打动了我。

▲《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台湾版,2004年3月版。

《像我这样一个女子》西西写的是一个从事殡葬化妆师的女孩,劈头第一句就是“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其实是不宜和任何人恋爱的”,渴望爱,但又知道爱之于我这样的女子的不可能,西西把这种矛盾的心情写得淋漓尽致,这未尝不是她一生对于爱的感伤。

“对于将要发生的事情,我并不惊恐。我从种种的预兆中已经知道结局的场面。夏说:你的脸却是那么朴素。是的,我的脸是那样朴素,一张朴素的脸并没有力量令一个人对一切变得无所畏惧。”

(原载香港《素叶文学》1982年第6期)

▲西西在纪录片里说这个女主角在现实中确有其人。

对于她们那一代女子,嫁人意味着牺牲,意味着做人太太,婚姻意味着生儿育女,伺候三餐,意味着要放弃自己喜欢的工作,这是西西与许鞍华这一类文艺女性选择终生独身的原因。

当然也有结婚的,比如西西的好友陆离就选择了结婚,但陆离夫妻选择丁克。

▲陆离,香港作家、编辑、评论家。早年是很有影响力的《中国学生周报》的编辑,因为大力推荐过法国杜鲁福的电影,影响了很多人,吴宇森曾说,是因为陆离,他才去认识法国新浪潮电影。陆离也做过香港《文林》杂志编辑和《香港时报》文艺版编辑,晚年深居简出,偶尔撰写杂文、影评。2015年查出患有舌癌,但及时手术,健康状况良好。

▲陆离早年的影评专栏。

▲陆离和丈夫石琪结识于《中国学生周报》,是香港文坛恩爱夫妻代表。

▲60年代影评人与电影人关系密切,几位影评人在邵氏影城和导演张彻留影。前左起:西西、陆离、张彻,后排:舒明、罗卡、陈任(来自@奇遇电影)

而西西的另一个身份,则是我的偶像亦舒欣赏的好朋友。

亦舒说身边最出色的女性的前三,排第一位的还是西西,她说“西西可敬”,张彦是君子,亦说:“有一段时期常常与西西约会,两人爱结伴往尖沙嘴格兰酒店吃自助午餐,吃,拼命地吃,斗谁吃得多,吃得难以动弹,蹒跚地步行到星光行访友。”

▲张彦是西西的本名。

看得出,对人要求极高的亦舒分外欣赏西西,她欣赏她的文学才华,也欣赏她人品,常常在专栏里不经意地提到西西,全是赞赏之词。

亦舒说自己坏脾气,同小贩也要大骂三百回合,但她会因为观众中有西西还感到惭愧:

“那日还跟西西在一起,她瞧得目瞪口呆,事后我懊悔万分,郁郁不乐了几个钟头。”

这段友谊一度很亲密:

“有一个时期,我们常常见面,以致穗侄(倪匡的女儿,倪震的妹妹)问:姑姐,你同西西阿姨行咗几耐?倪太连忙更正:‘阿女,男同女谓之行,女同女不用此字。’但也由此可知,我俩曾经是亲密的。”

亦舒早期很喜欢在她的小说里刻画女人之间的相互扶持的友谊,比如苏更生与玫瑰,南孙与锁锁,只有女人最懂女人,也只有女人最扶助女人。

在现实生活里,她与女友的关系也比男人要铁,要稳定。

▲亦舒经常在专栏夸赞她欣赏的女性,夸她们有风度,高贵,会穿衣服,有气质,总之不吝夸奖。

但就算如此,她与西西的友谊也很快就无疾而终,亦舒亲笔写过她与西西的破裂时间:

“1975年夏季约会,还可以从中午到傍晚一直谈五六个钟头,1977年在杜杜家见面,已经有点隔膜……到1982年在置地广场偶遇,一齐喝过一杯咖啡,就不曾再见面。”

▲亦舒欣赏优秀的人,但她自己不太喜欢抛头露面,极少出席公开活动,后来也极少参与文坛活动。

▲蔡澜是亦舒好友,但两人也极少见面,蔡澜说他与亦舒老死不相往来,亦舒与哥哥也老死不相往来,亦舒口无遮拦,爱笑谈是非, 有一次还被友所伤,白韵琴将她私人的电话录音,公布于众,导致亦舒从此尽量避免与人交往。

但对于与西西的这段友谊,亦舒是非常珍惜的,屡次写文提及:

“难得有独自静思的机会,想到较年轻及较快乐的生活片段,忍不住落泪……以后每次吃香蕉船,都想记西西。既然那么高兴,为什么泪盈于睫?时间总要过去,人总会老,曾经为这样的小事这样高兴过,夫复何求。”

两位大作家相识于少女时代,曾经同出同入多年,并肩战斗在《中国学生周报》《南国电影》……一起做采访,看电影,访明星,度过青春时期,曾经那么好,为什么又会疏远呢?

▲亦舒早期为《中国学生周报》写的采访,那时她与西西同出进入,一起当女记者。

我个人的猜想,还是因为成长的不同步,志向的不同步,还有人生观的互不认同。

一段友谊成于志同道合,败也败于志同道合,所谓好有好的原因,疏远也有疏远的原因。

当初好的原因有很多,例如她们俩生活的背景极为相似,两个人都是从上海来香港的小姑娘,西西比亦舒大八岁。

西西的父亲在上海是外企中层职员,来香港之后,还担任足球裁判员,花名“十二码大王”。来港后还做过九巴足球队的教练。

▲上海举办过西西展览。

她们差不多是同时来到了香港,西西是五零年,亦舒是五一年,相同的成长背景和相同移民经历肯定让两个人有更多相同的话题。

▲少女时代的西西和亦舒。

其次呢,亦舒是一个很慕强的小女孩,她喜欢一切优秀的人物,而她遇上西西的时候,西西已然成名。

要知道年轻的亦舒冲进文坛之际大约是六十年代早期(1963),她被视为文坛的天才少女,而西西对她而言,则是天才少女前辈,是已经算成名的江湖人物(西西五十年代就在《人人文学》发表小说,亦有诗名)。

▲西西早年供稿的《中国学生周报》,是香港“文青”的必看读物,香港影响力最大的影评读物,从1952年创刊至1974年停刊,出版了22年。据说《周报》当年的高峰期,销量多达25,000份,不能不说是个奇迹。西西是《周报》中很红的作家。(来源:奇遇电影)。

1960年西西任职小学老师。

与此同时业余时间她开始活跃在香港的文艺圈,看电影,写评论,出书,应该说是西西带着亦舒玩,去记者俱乐部看法国电影,在邵氏主办的《南国电影》担任采访者。

西西和亦舒写明星,笔触轻巧活泼,与市面上其他人的风格都不同,很吸引人。

第三也跟圈子有关。

专栏作家沈西城回忆六十年代:

“中期崛起的「明明出版社」。他们所出的《星期文库》,作者阵容鼎盛,执笔的多是当时的年轻作家:

西西、亦舒、梓人、马娄(卢因)、杜红(蔡炎培)、雨季(蔡浩泉)等,均有不少作品在此,难得的是这套《文库》无论封面及内文插图,均由画家蔡浩泉执笔,因为他正是这套丛书的编者。

西西的第一本书《东城故事》,就是这个丛书之一。”

这段话说明了几点,第一点西西和亦舒是一个圈子的;第二点亦舒应该也是在这个时期认识了她的第一任丈夫蔡浩泉。

亦舒的儿子蔡边村在他的寻母纪录片里拍摄到了西西,提到这是父亲的好友,他没有说的是,其实西西也是母亲的好友。

这下好了,关系非常清楚了,三个人都是文艺青年,蔡浩泉是潇洒不羁画画的才子,亦舒爱上他也不足为怪,这段感情如何发生有许多见证人,比如西西,蔡炎培,2017年我采访一位香港专栏作家,他说起当年亦舒倒追蔡浩泉简直是明目张胆,主动非常。

关于亦舒与蔡浩泉这一段,友人有写过:

“亦舒在《中国学生周报》写过稿,是模范的文艺青年,出于志同道合吧!她爱上了青年画家蔡浩泉,两人结了婚,在小房子里孵豆芽,那时夫妇俩常常来往的有蔡炎培、冯兆荣、张翼飞、周石。后来亦舒跟蔡浩泉闹翻了,一班人便很少往来。”

▲左为蔡浩泉。

相关推荐
频道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