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水的确在一夜之间变换了方向。
北京电影局发布文件,12月7日起进入电影院不再查验核酸,Sir预测接下来各地也会跟进。
资深影迷的反应或许更灵敏。
从《阿凡达》定档,到部分地区影院这两天重开。
我们能逐渐看清对岸的风景,开始感知远方的温度。
眼前就是一股热浪袭来——
一部国内上映还遥遥无期的电影,已经占据了热搜,掀翻了豆瓣。

《灌篮高手》电影版。
上映第一天的海外热度,Sir上周末就写过一篇(戳我回顾),今天,是答应你们的完整影评。
来自人在日本,目前已三刷(可能更多)的朋友 @谷大白话。
虽然他从不以“影评人”自居,但Sir根据文章和日常聊天,绝对可以担保他“井上雄彦&日本动漫骨灰级研究者”的身份。
两天撸出6千字长文。
囊括技术科普、人物分析、幕后花絮、以及作者的表达解读等层面,至少在目前中文互联,详实程度和文字画面感是独一份(比什么录屏片段香多了)。
尤其那一句话已经让Sir羡慕得眼红——
“我是带着较高预期来看的,结果却超出预期。”

文| 谷大白话
Sir电影独家专稿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P.s. 以下内容涉及剧透,但不影响观影,毕竟结局你们都知道了。一点剧透都不能接受的毒饭,Sir也允许先收藏本文再拉到文末点个赞,方便看完片之后再找回来细品。
01
忠诚的漫画大师or叛逆的电影新人
2004年12月,在神奈川县一所废弃中学的23间教室里,井上雄彦花两天时间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出湘北vs山王比赛十天之后的故事。这是《灌篮高手》发行一亿册纪念,也是他为答谢读者而补上的结局——展出三天后,他静静地把画作擦去。

2022年12月,在自己的推特上,井上又回忆起这段往事:
18年光阴汇聚成《灌篮高手》电影,一路走来,经历了许多,向大家致谢。
最近接受采访时他说,这些年《灌篮高手》的宇宙一直在他脑海中不断完善、不断成长。虽然当初的突然收尾是他想要的结果,但他也明白很多读者/观众心存遗憾,这次的电影就是为弥补这种遗憾,让大家快乐。电影预告片上线时粉丝们就惊喜地发现,果然如此:“欠了二十几年的山王之战终于来啦!“
但新画风也引发了许多批评和质疑“三渲二?塑料感?糊弄事?
经典IP如EVA终章和《战神》北欧篇的改变,都曾受到铁粉指责““你变了!”
但井上追求的,其实就是变化。

做《灌篮高手》电影这事,制作人纠缠了井上十年,他一直没同意,就是因为不想重复自己。拍EVA终章时庵野也表示“如果还拍以前那样的东西,那不如不拍”。
从《灌篮高手》到《浪客行》,井上一直在不断挑战自我,尝试不同的画风。而这次的挑战,就是用新技术“力求真实”。
他说电影版的重大特色就是CG带来的真实刻画,丰富细节能呈现出他记忆中的“篮球”,包括奔跑时的蹬地感,接球时身体反应,投篮的微妙时机等。


“把场上十人每个动态都呈现得自然准确,用手绘是做不到的。所以用CG是非常必要的。”甚至在指导声优时他也强调要真实自然,不要夸张,“请接近你平时的语调”。
或许多年来对求新求变的固执和坚持,就是井上老师的“犟人精”吧。
犟的结果还算令人满意。
从漫画还原程度我给9分,CG卡顿不连贯的效果扣2分,不过情怀和泪点加1分。总分是8分。目前电影在IMDb的评分是:8.5 (评分人数不多,以后还会变化)
甚至有一则10分评论写到:“虽然很多TV动画粉表示失望,但作为20多年的漫画原著粉,这电影让我震撼。风格很美,所有的角色都活了起来,效果好极了。增加新故事的同时对原著做减法,我觉得很有创意。充满真实感的体育电影加上中二的搞笑和感动剧情,就算你没看过原著或不熟悉篮球也能看得很满意。”
虽然10分给得太夸张了,但其实真正看了电影之后,你感受会很不同。
开场几分钟宫城兄弟在球场一对一的部分,CG画风的运球真实感就非常令人惊喜。你感觉看的是live-action真人视频而非普通动画。正如宫城兄弟所说,让人“心脏噗通噗通的”。

接下来,随着超燃主题曲《LOVE ROCKETS》响起,线稿描出的湘北五人组逐渐变成彩色动画走入球场,齐声怒吼后又变身CG三渲二形象开始比赛。
线条→彩色→CG,似乎是刻意展现从漫画到TV到电影的画风转换。
比赛刚开始时确实不习惯,卡顿感明显。但过了几分钟你就能适应这新画风,因为优点太明显了。不再是TV动画那种特写定格画面PPT,只能靠脑补理解全场局势,而是像潔世一那样开了上帝视角,全程洞察全场动态。
如果看IMAX,效果更加明显。像在球场亲自观看NBA比赛或者置身于篮球游戏一般,能体验到井上老师说的“篮球感”。宫城的娴熟运球,流川的快速变向突破,三井射篮后保持的手型,大猩猩重扣的冲击,樱木摘下篮板的爆发力,全都能感受到。
比如泽北盖帽流川后快攻用高挑球得分和后来流川枫快速突破后用同样招数进球这两个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的场景,如果用原版动画,是绝对无法像电影版那样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的。

而且记忆是会自动美颜的。我最近重温时才发现,TV动画版经常比例失调面部崩坏甚至动作如同奇行种(如下图)。更何况当年井上就是因为对TV动画版不满才结束合作没拍全国大赛的。

其实漫画很像是电影的“分镜脚本”。
井上老师虽然有神一般的分镜,但也要给骨架上添加了血肉,才能创造出完整的动态效果。这次井上老师跳出漫画的分镜和切割画面,采用完整画幅和真人电影的视角,呈现更贴近现实的篮球比赛。但他也没有忽略经典桥段,神分镜的关键点都在。
比如樱木救球倒地传给流川枫之后,视线穿越胯下的仰角画面。而最后一分钟的快攻,画面甚至直接恢复了漫画风格,超高速线条穿梭。甚至樱木在搞笑场面的漫画包子脸也出现了半秒钟(在宫城的闪回里藏着)。所以你看,他骨子里还是漫画家。


井上老师也说过,这次虽然挑战了当电影导演,但他本质还是漫画家,永远会想着:这个用漫画要怎么做。“不管是做展览,画插画还是拍电影,最后都会归结到漫画上。这些挑战中积累的所有经验,最终都会推动我在漫画方面继续精进。”
所以井上选择CG也许并非贪图省事,而是挑战难度。
他说全体员工非常辛苦,对他这个素人导演特别耐心。为更好呈现人物动作,大家还特地去练篮球。而且团队一直赶工到最后一分钟,对此他表示感激,也表示希望大家以后还能继续热爱篮球。

“漫画是漫画,电影是电影。可以用不同方式观赏。”
这次他想做的不是TV动画加长版,而是自己真正想要的电影。就是因为有这样打破重来的觉悟,所以他提出了“重逢如初见”的概念。
“漫画看完后就无法找回第一次看的感觉了,所以大家会羡慕还没看过的人。这次希望可以让久别《灌篮高手》系列的老读者们在看到电影时能有一种初次见面的感觉。”
也许这就是电影名字叫The First SLAM DUNK的原因。
“老友重逢,却如初见。”
02
樱木花道or宫城良田
我看的第一场是周六早七点场。我五点多起床,六点到影院一看,能在休息日冒着严寒在凌晨排队取票买周边的,全是中年情怀铁粉!
铁粉们跟电影的互动反馈非常好。甚至在樱木用脸进球之前观众就开始笑。都会抢答了。

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情怀。
这部电影的魅力就在于,即便所有人都知道结局,甚至熟悉每个分镜每句台词,但在IMAX大屏幕的光影之上,在震动心灵的音效之中,每个名场面的重现,都让人找回第一次看漫画/动画时的感动。
作为老粉,坐在影院里能清晰感觉到冷却已久的中二热血再次在胸口涌动。当樱木喊出:“可我最辉煌的时刻,就是现在啊!(オレは今なんだよ)”时,全场中年人都在抽鼻子,老泪纵横。

而这样的瞬间太多了。
宫城最终杀出重围,三井体力透支却拿下3+1,赤木犯错却被大家鼓励,樱木两次救球,零秒出手,樱木流川世纪击掌……观众的眼泪就没停过。
女性默默掏纸巾,男性偷偷擦眼睛。
There wasn’t a dry eye in the room.
就连对电影中CG画风非常不满的一位朋友看完也告诉我说“不争气地流泪了,嗷嗷哭。”
在烘托气氛方面,配乐也不错。主题曲LOVE ROCKETS那首歌我已经循环好几天了。
但最令人激动的其实是配乐消失的部分。
比赛最后几十秒的处理非常之精彩。樱木第二次飞身救球传给流川时,声音突然被撤掉,没有观众呐喊的背景音,也没有配乐。就像空气突然被抽干,一种极度宁静的窒息感。

宫城几次提到的“心脏噗通噗通”在此刻被无限放大。虽然场上球员高速狂奔、拼命对决,但你能听到的只有心跳声。电影里的和你自己的。沉重压抑的心跳声,一下一下砸到你的胸口,撞出你心脏的共鸣。
当山王反超一分,时间只剩几秒,眼看湘北回天无力时,不断加速的心跳声变成钟表的倒计时噪音,压力再次无限放大。
樱木压哨出手,倒计时噪音也走到尽头,所有声音彻底清零。此时窒息感积累到巅峰,所有人都死盯住在空中划出弧线的球,观众紧张得吞口水的声音清晰可闻。直到樱木球进,逆转比分,过去跟流川枫世纪击掌时,声音才如决堤般恢复喷涌——
足以掀翻屋顶的喝彩声突然爆起,替补席所有队友冲到场上抱成一团,憋了半天气的观众也再次眼泪奔流。

按理说谁都知道最后樱木会进球,湘北会翻盘,为啥观众还会像初次观看一样跟着紧张跟着狂喜跟着飙泪呢?就算二刷三刷时看到这里我仍然会落泪,而且我周围的观众也是如此。
也许这就是井上所追求的“老友重逢,却如初见”吧。
所以井上老师特地推荐大家去电影院看,因为画面更大,音效也绝对好得多。
不过井上导演其实也是素人。
他说本打算以某种形式参与电影,因为毕竟自己是原作者,肯定要参与,而且这样读者也会高兴。结果不知咋地他就成了导演,毫无经验的素人导演。
第一次接触电影就敢当导演,这种虎了吧唧的感觉听着就很樱木。

既然是素人那肯定要犯错——动画的卡顿问题,镜头连贯性的问题,视角切换的问题,CG脸表情生硬的问题……
而且因为要做减法,原来很多漫画里用文字框的笑料和细节,由于不能直接贴到大屏幕上而被砍掉了。记者的部分砍掉了,其他球队观战的部分几乎都砍掉了,只有从朦朦胧胧的队服配色能看出:哦,这几个是海南。
最逗的是,樱木受伤下场时,几十米外观众席最后排一个身影蹭地站了起来。因为距离太远人物太小,面部根本没画眼睛鼻子这些细节。那怎么能认出来是谁呢?
因为画了一张嘴,根据厚度看出:哦,鱼柱啊。

瑕不掩瑜。
如果你想要的是高度还原,沸腾你热血,戳破你泪腺的山王之战,这片子绝对可以满足你。
说实话我就是为情怀来看的。多少80后因《灌篮高手》爱上篮球,练庶民上篮,买乔丹鞋,去镰仓拍照打卡。小学时我们都在桌上刻“早”,到初中刻的都是“天才”。男生爱的都是樱木,女生爱的都是流川,甚至还有同人漫画里樱木爱的就是流川。《灌篮高手》就等同于我们的90年代,是我们中二的热血,是我们球场上的汗水,是我们未曾表白的心动,是我们持续一生的友情,是我们夕阳下的奔跑,是我们找不回的青春期。

我本是带着较高预期来看的,结果却超出预期。
超出的部分其实在赛场之外的闪回部分。
有人说,井上能用神一般的画笔令人落泪。“他画的不是热血,而是人生”。这一点在电影中跟山王之战穿插出现的“文戏”部分更加明显,讲述的是《被嫌弃的宫城的一生》(误)。
亲情与悲情,磨难和成功。桀骜不驯的少年内心藏着不为人知的巨大痛苦。小小的身躯承载着大大的梦想,终于成为日本第一的后卫,登上国际舞台。
宫城的戏份非常走心,励志且催泪,还顺手把三井和大猩猩的往事也交代了一遍。

刚看到这种闪回的安排,我其实有点担心。
因为当初TV动画版特别拖。记得那时放学后拼命骑车往家赶,把脚蹬子都踹出火星儿了,结果打开电视一看,木暮学长投了半个月的三分球还没闪回完呢!

这次文戏跟比赛的穿插节奏比较合理,一段热血一段煽情一段热血一段煽情交替着来。宫城的故事从赛前延续到赛后,比赛之中也着重刻画宫城的心态与成长。
也就是说,虽然我们热爱樱木,但这次电影的主角是,宫城良田。
“画《灌篮高手》是我23岁到29岁的六年。当初自己年轻力壮,雄心勃发,认为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所以那时我超爱樱木这样,魁梧的身躯里蕴藏巨大潜力,拥有无限可能的英雄主角。”
21岁的年轻井上,刚入行漫画界一年就拿到“手冢赏”最高奖项入选奖。
这入